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方言贺岁喜剧的生命力何在?

2024-3-29 18:00:5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字体:

  作者:魏林

  一位演员发朋友圈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参演了方言贺岁喜剧《老通城风云》,打算购票邀请朋友一起观看,不料自己也和普通观众一样,一票难求。虽然听上去其中带着几分抱怨,但是自己参演的作品广受拥趸,这对演员来说还是令人振奋的。

  应当说,这部戏的爆火并非偶然。自2005年创作首部方言贺岁喜剧《活到就要活快活》以来,《杠上开花》《信了你的邪》《一碗都是我的》《一枪拍案惊奇》《海底捞月》《非诚勿扰》《鬼子进了城》《杠上开会plus》《财神来敲门》《伸着脑壳接石头》,再到今年上演的《老通城风云》,武汉说唱团几乎每年新创一部作品,至今已近二十个年头。经历多年创作积累,方言贺岁喜剧已经成为武汉观众每年春节期间翘首以盼的文化娱乐节目。这一现象背后的思路、选择、创意以及细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创作,并非易事。剧团成员在摸索中努力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之路,为方言贺岁喜剧创作注入了强大生命力。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很难想象,这十几部作品均出自同一位编剧,同一位导演,同一个演出团队——编剧是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一级编剧李冰,导演则是来自台湾的陈立华,演员全部都由武汉说唱团的成员担任。这种创作模式在武汉专业院团中独此一家,在全国院团中也并不多见。稳定高效的创作团队,特别是编导演团队,是武汉说唱团方言贺岁喜剧创作成功的关键。

  创作团队的稳定,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编剧、导演、演员之间的默契,熟悉彼此的个性特征、艺术技巧和表演风格等,这对创作是极为有利的。编剧李冰长期扎根武汉说唱团,对团里的每位演员都知根知底。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熟悉和信任,他能做到让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他熟悉的演员一一对应。与此同时,演员对编剧的创作特点、技巧、风格也都了然于心,能准确判断角色和演员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快速进入角色本身。在稳定的创作团队中,编剧和演员相互成就、相互吸引、相互启发,使得戏剧作品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导演陈立华来自台湾,但对于说唱团作品的风格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在导演、编剧、演员的三方磨合之下,方言喜剧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十几年来,他们都在深耕同一种风格的戏剧,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还要对艺术水平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武汉说唱团是一家专业的曲艺团体,剧团内部演员平时都归属于不同的专业行当,包含武汉相声、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湖北小曲、湖北道情等不同门类。每次排演方言贺岁剧,几乎是全员出动,这也练就了说唱团演员“一专多能”的本事。不同专业的演员集体创作一部大型舞台剧,看似简单平常,实则需要面对诸多挑战。

  多年来,说唱团始终坚持集体创作的方式。在精心营造的良好创作氛围之下,人人都有展现个人表演才能的舞台,说相声的、说快板的、唱小曲的在二度创作中都有充分展现的机会,使其表演特点和技艺得到最大可能的彰显。一部集成了所有演员个人技艺和表演才能的大戏,通过巧妙编排保持戏份之间的相对平衡。在说唱团创排的戏中,每部戏的绝大部分角色都具有主角光环的特质,都有演员一显身手的机会和高光时刻。因此,每位演员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集体创作,因为这是在为自己创作。在这种集体创作模式中,演员都能发声,都有话语权,因而凝聚产生了强大的动力,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激励机制。集体创作模式考验演员,锻炼人才,激励他们勇于比拼技艺,演员从中也获得了创作乐趣。导演在这种模式中发挥中间人作用,把握集体创作方向,综合协调平衡各方,使之最终达到有机统一的效果。

  一度创作的剧本对二度创作的剧本来说,更像是供演员创作的底本,在这种模式中底本对二度创作至关重要。武汉说唱团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总是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张力。当两者相差太远时,往往很难达到演出预期;当两者保持某种平衡时,在充分尊重剧本人物、结构、立意的基础上再创造,效果往往超出预期。集体模式中存在的这种张力,也是尊重创作规律的具体体现。从理论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戏剧结构与表演技巧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梳理说唱团十几年的演出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当一度创作的剧本和集体模式下的二度创作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既有完整的戏剧结构,又有充分的表演空间时,最终呈现的表演效果往往是令人满意的。像《杠上开花》《一碗都是我的》《一枪拍案惊奇》《海底捞月》都是比较鲜明的例子。这些作品既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又有演员充分发挥的创造空间,因此能将方言贺岁喜剧的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十几部作品大多从普通人视角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关注平凡百姓的喜怒哀乐,带给观众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也是方言贺岁喜剧常演不衰的重要秘诀。方言、贺岁、喜剧这些要素本身就与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舞台形式表达人们熟悉的风土人情、人间悲喜,坚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的创作立场,才能回归人民深情热烈的怀抱。

  为观众创作、演戏,对说唱团来说绝不是口号,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承诺。他们创作的剧目,自带强烈的普通观众属性,至少有三个特征可以作为印证。其一,十几部剧目八成以上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生地——快活里。“里”就是“里份”,是武汉清末民初兴起的一种住宅样式,“里份”一词多出于老武汉人之口,特别是汉口江岸和江汉地区的居民,他们对“里份”往往有着特殊的感情。“快活里”这一地域性表达自然可以勾起很多人的情感记忆。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快活里”,既是对武汉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观众情感的贴心呵护。其二,在多部剧目中观众都可以看见“嘎巴子”“岔巴子”“灾麦子”等熟悉的人物形象。剧目在变,故事在变,而剧中主要角色却保持稳定,贯穿于不同剧目中。观众对陆鸣扮演的“嘎巴子”,田克兢扮演的“岔巴子”,李道南扮演的“灾麦子”形象了然于心。每当有新创剧目,观众很难不对这些熟悉的形象充满期待,形成强烈的心理预期,最终通过精彩的演出满足期待。其三,方言贺岁喜剧类型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方言承载着一个群体的情感共鸣,身在异地的游子一旦听到家乡话,立刻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这就是方言的情感魅力。武汉方言作为舞台语言,充分发挥了它的天然优势。喜剧是一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戏剧类型,再搭配上“贺岁”的传统习俗,在春节前后隆重推出,更能深得观众喜爱。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时代,创作样式、演播市场、推广运营、受众群体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方言贺岁喜剧要想在新时代更上层楼,在文艺市场占有更多份额,除了继续坚持多年来在实践中积累的优质创作理念和方法,更要在市场开拓运营上积极进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在演出、传播、推广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如此,方言贺岁喜剧才能常演常新,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工作单位: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前往首页>>

特别声明:此帖由论坛会员上传发布,不代表金戈马汽车网的观点和立场,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该帖主负责;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通知发布者支付稿酬。

暴恐及非法信息邮件举报:cnszlj®outlook.com(请将®替换成@) 或 站内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会员发帖/评论服务协议

回复 返回 顶部